1、增加绿化空间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公园绿化:在城市中增加公园绿地面积,种植耐涝植物,建设生态湿地等,提高城市的自然排水能力。 街道绿化:在街道两侧种植耐涝植物,改善道路绿化景观,同时也有助于雨水的吸收和排放。
2、考点常识。城市排水新技术—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组合式生态透水路面。这套城市排水设计专门针对城市立交桥、人行道及车行道等路面提出应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组合的生态透水系统设计理念,这种新型城市排水设计方案很好地解决了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城市内涝现象。
3、专家认为解决内涝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出科学、长远 、周全的城市规划,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提升城市规划的地位,打击只注重“繁荣”和“政绩”,不计城市长远利益的行为。(2)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1、城市所在江河流域的防洪规划,本城市防洪在该防洪规划中的地位和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对防洪的要求。 第二节 防洪规划的任务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0年,远期应与江河流域及城市规划相一致)。
2、【答案解析】城市防洪工程设施专项规划主要内容:(1)对城市历史洪水特点进行分析,现有堤防情况、抗洪能力的分析;(2)被保护对象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洪灾可能影响的程度。选定城市防洪设计标准和计算现有河道的行洪能力;(3)确定规划目标和规划原则;(4)制定城市防洪规划方案。
3、编制城市水系规划将是规划师面临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 城市水系规划的内容 城市水系规划应以注重生态建设、引导环境改善、提升城市形象、服务社会经济、构建人水和谐为目标。城市水系规划应从单一的工程规划走向统领水系保护和建设的综合性规划,体现城市水系的诸多功能要素。
1、法律分析:《城市防洪规划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079-2016,自2017年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0.0.0.0.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防洪规划规范》 0.1 城市防洪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 50201的规定。
2、城市防洪标准是根据城市的经济建设、人口容量、自然条件等因素制定的,对于城市防洪标准,我国都采用的是统一的频率分析法计算设计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标准,确定城市的防洪体系建设标准。
3、法律分析:防洪标准是指各种防洪保护对象或工程本身要求达到的防御洪水的标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条 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防洪费用按照政府投入同受益者合理承担相结合的原则筹集。
4、《城市防洪规划规范》是一项国家标准,其编号为GB51079-2016,并于2017年2月1日开始执行。 在该规范中,第0.0.0.0.5条文是强制性的,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5、在一般情况下,当实际发生的洪水不大于设计防洪标准时,通过防洪系统的正确运用,可保证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设计洪水标准有时也称为防洪标准。二者有一定的联系。防洪标准的高低,与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及其影响直接有关,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联系。
6、城市可以分为几部分单独进行防护的,各防护区的防洪标准,应根据其重要性、洪水危害程度和防护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按上表的规定分别确定。(2)位于山丘区的城市,当城区分布高程相差较大时,应分析不同量级洪水可能淹没的范围,并根据淹没区非农业人口和损失的大小,按上表的规定确定其防洪标准。
1、注意城市当地的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设计发展永恒的主题。滨水广场景观在设计时要注意保护当地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的多样性,要注意工程排水问题,确保在施工时的用水不会对当地水域环境造成影响。
2、宜“曲”不宜“直”原则 所谓宜“曲”不宜“直”原则指的是水体最好设计成曲的。古典园林营建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们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
3、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这种群落物种多样性大,适应性强,是城市野生动物适应的栖息场所。它们不仅在改善城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为城市提供了多样性景观和娱乐场所。另外,增加软地面和植被覆盖率,种植高大乔木,以提供遮荫和减少热辐射。
4、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滨水景观设计中应强调生态性原则,大规模挖填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的破坏:破坏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改变土壤结构,因稳定性下降造成滑坡、塌方;破坏自然景观等等。河流具有调节城市微气候的功能,由于水体、太阳、蒸发、高空气流、岸边绿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来调节城市中心的微气候。
5、水体景观设计要注意 湖面景观:应根据中水的总量合理布置湖面,局部设喷泉做到自循环;在景观上重点处理好湖边际线和岛屿、半岛、水榭、栈台桥的型制。溪流景观:应强调溪流的缓急、宽窄、落差及曲直的变幻特点;间或点缀布石、青苔绿化等,把枫林中的溪流的意境做出来给人已视觉和听觉的亲历体验。
城市防洪规划,对城市地区的水文资料和历史上供水资料的分析,制定防洪标准,大城市按100年一遇水位来定标准,一般城镇可按20~50年一遇洪水频率考虑。
城市防洪标准:(1)重要城镇、工业中心、大城市应按100年一遇洪水位定标准,200年一遇洪水特大值校核。一般城镇,按20~50年一遇洪水频率考虑。(2)防洪标高服从河道流域规划总要求。(3)防洪堤顶标高考虑河水面的浪高。
堤防工程的级别是根据所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来确定的。具体来说,100年重现期以上的为一级,50至100年的为二级,30至50年的为三级,20至30年的为四级,10至20年的为五级。 堤防道路是指以堤防工程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铺设路面结构的道路。
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是指城市应对洪水的能力要求。不同地区的城市因其自然条件、人口密度、经济建设等因素,应对洪水的能力有所不同。我国城市防洪标准采用设计标准一个级别,确保各城市能够应对同一级别的洪水。
第十一条 有防汛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流域综合规划、防洪工程实际状况和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制定防御洪水方案(包括对特大洪水的处置措施)。
城市排水系统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排水管网欠账比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有的地方排水设施就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的积水。
原因:一是气候变化引发水循环变化。二是城市发展和建设造成的地面自然滞、蓄雨水能力降低。三是排水管渠等防涝设施排水能力不足。四是人为因素。对策: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改造。河湖水系改造及排水口扩建。利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种植屋面、人工湿地和下沉式广场、运动场、停车场等场地蓄、滞雨水。
主要是城市建设过快,相应的一下地下排水系统修建不够完善,城市面积变大,但是吸收雨水的湿地面积越来越小,所以雨水不能及时渗透路面或者排出城市,就引发城市内涝了。
城市内涝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如下:内涝灾害产生原因 一是气候变化引发水循环变化。由于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人为排热、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导致水循环的进一步变化,从而引起城市微气候的改变。二是城市发展和建设造成的地面自然滞、蓄雨水能力降低。三是排水管渠等防涝设施排水能力不足。四是人为因素。
【答案】:B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原因是:①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②排水系统建设滞后;③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面,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路面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