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共享(城市建设共享理念)

2024-07-06

城市公共空间的介绍

1、公共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上,公共空间不仅是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包括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政治集会。

2、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 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

3、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是目的和结果,也不是设计迎合少数人的标志,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大众参与并不断展现其生活变换的过程,新的设计并不仅是新的风格或新的形式,而是指新的内容和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空间从物理形态上的界定可以清晰地分为:占有空间和未占有空间。

4、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5、公共空间是指人们可以自由进出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是街道、广场、公园、图书馆、博物馆、购物中心等,人们可以在这些场所借用空间,聚集在一起,交流互动。公共空间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不仅仅是人们进行休息娱乐活动,还有着很重要的社交聚集等功能。

6、共享空间(commons)是公共空间最早的例子。而貌似“公共空间”的私营购物中心,就是“私人空间”(私人场所)的例子。另外,从哲学、(城市)地理、视觉艺术、文化研究及社会研究等范畴来看,公共空间是关键性理论的某些标准。公共空间的定位似乎渐见迫切,因为资产涉及愈来愈多所谓“共享空间”。

同济学姐给B站设计造梦工厂,将工业遗址打造为流量时代下的新世代产业...

同济学姐的创新杰作:B站造梦工厂,工业遗址的新生力量 在时代浪潮中,同济大学的Jiayue Yuan以毕设作品《造梦工厂》展现了如何将工业遗址转化为新世代的繁荣引擎。面对中国城市快速扩张带来的挑战,存量物业改造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住宅区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方案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遵循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所在地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应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原则。

2、长安区 ■区域定位:科教文化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生态民俗旅游度假区;建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科教文化旅游型城区;重点发展商贸、旅游服务、金融等第三产业,成为市区的金融商贸副中心区、文化娱乐旺区、科教培训基地;与雁塔、碑林、莲湖、新城一起共同构成全市的城市中心。

3、碧华里小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06公顷,其中:城市道路用地31公顷,市电话局用地0.77公顷,小区居住用地198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其中:非小区配套公建面积0.9万平方米,小区内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包括住宅109万平方米,配套公建76万平方米)。

4、中国城市住宅区的用地规模通常是根据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路网结构划定的,城市路网的间距限定了住宅区的用地边界。现代城市路网间距一般为400m左右,由此形成城市住宅区用地单元规模一般为十几公顷。这种以交通干道划定范围是依据邻里单位模式的结果。

5、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居住区规划应符合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施工要求和美观要求等。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的标志。居住区的规模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决定: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6、以居住街坊为基本单元组合各层级居住区。“居住街坊”尺度为150m~250m,相当于原《规范》的居住组团规模;由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用地规模约2h_~4h_,是居住的基本生活单元。限定了住宅建筑最高80米/26层,通过层数及建筑高度两级来给建筑限高。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研究

1、现代的公共艺术景观范围更为宽广,是一个更为开放和自由的空间,甚至整个大地都能成为其展示的舞台,也体现在景观规划师、城市建筑学和艺术家之间的融合。下面就来看看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研究吧。引言 公共艺术所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一切具有公共性,为公众服务的艺术形式都能被称为公共艺术。

2、当前我国城市公共景观艺术设计范围更加宽广,是一个更加自由与开放的空间,甚至整片大地都能够成为城市景观所要展示的舞台,而这也可以体现出景观规划师、城市建筑学理论与设计者们的融合。城市公共景观艺术属于大自然与城市,而我们设计师是有责任将自己的艺术设计融入到这个城市之中,改善现代城市环境。

3、公共艺术设计,又称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涵盖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城市雕塑艺术设计、壁画艺术设计、装饰饰品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等专业开发、工艺设计等。它是中国国内的新兴艺术门类,起源于工艺美术。本科学习这个专业,内容会比较杂,但样样都会涉猎,只是不精。

4、我们说城市公共景观提高档次的基础就是功能的合理性,但目前所谓的档次被人们理解成为是磅礴的气势或者考究的用材。

5、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广场等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雕塑、壁画等环境艺术作品设计以及室内设计、设施设计等。它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设计,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协调设计,又是社会和人类行为的设计和引导。

6、公共艺术设计,其实应该叫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其实是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城市雕塑艺术设计、壁画艺术设计、装饰饰品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的专业开发、工艺设计等等的总称。是中国国内的新兴艺术门类。

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经典方法和案例

比如,新建的滨水中心,城市大道连接了商业、文化与交通,滨水区沿线地带则集休闲、交通枢纽与公共空间于一体,观景步道串联起城市的山海两重天,62/63码头成为市民休闲活动的热门去处,而联合街码头则以其绿色和可持续性设计,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案例一:大沙河生态长廊由AECOM设计的这一生态长廊,以“记忆的触动”为主线,将乡愁与水系紧密相连。设计理念强调生态修复,通过连续的生态廊道和丰富的河岸景观步道,展现了河流与城市文化的交融,是生态与美学的完美结合。2017年至2019年的精心打造,让这条长廊成为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心灵归宿。

案例一:大沙河生态长廊 AECOM设计团队以“记忆的触动”为主题,将乡土情感与水系紧密结合。该设计理念强调生态修复,通过建设连续的生态廊道和丰富的河岸景观步道,展现了河流与城市文化的交融,实现了生态与美学的完美融合。从2017年至2019年,这段长廊经过精心打造,已成为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心灵港湾。

具体的治理方法,可以参考易道和林业部门合编的《湿地恢复手册》。工程类的做法请搜索河道生态工法,日本有具体的书籍,不过可能就是日文的了。游步道系统的设计可以参考诸多绿道的案例,也可以进一步搜索滨水绿道,对于连通性和设施设置会比偏生态的讲解的细致。

①通过滨水环境景观的设计,提升周边地产的价值。②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竖向坡度情况,力图在最小的地形整治前提下,减少工程造价,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滨水空间景观。③功能和景观设施尽量考虑既具观赏性,又实用简洁和便于实施管理。④植物造景尽量少采用名贵树种,发挥乡土树种的景观潜质。

温州市近郊的三洋水网地带、重庆江北CBD滨水区就是重视生态建设的经典案例[5]。 城市滨水区绿地属于复合区域,包含水域和陆域,蕴涵丰富的景观与生态资讯。滨水绿地比一般城市绿地更要突出其生态价值、景观价值。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解读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解读 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已形成,即日起正式启动为期1个月的社会公示。草案显示,上海至2040年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 发布会上,对于公众关注的人口调控问题,规划草案显示,至2040年上海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

根据昨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下称《上海2040》),常住人口规模在2500万左右。而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

据上海政府网22日消息,“开门做规划”,在全过程公众参与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以下简称“上海2040”)于8月22日面世。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上海城市2040年总体规划亮点解读,欢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