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不合理:在设计阶段,可能存在建筑布局、通风、采光等方面的不合理设计。解决方法是加强对设计师的培训,提高设计水平,注重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节能措施不完善: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节能措施不完善,导致能源浪费。解决方法是优化建筑结构,采用节能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2、城市绿地景观缺乏生态性、自然性的规划设计。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实的感情色彩,也更能够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但是在现代的城市景观绿化规划设计中,人造的景观往往占多数,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很难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使身在其中的人们有情感的触发。
3、绿色建筑要对物理环境加以控制,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4、绿色建筑的意义。建筑师们跳出回归自然的思维模式,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5、对现代绿色建筑的剖析1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建筑过程从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经过施工建设,运行使用管理直至建筑拆除。其过程并不局限于以上阶段,还包括更深意义上的延伸,比如建筑材料生产及运用,建筑拆除后废弃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处理等问题。
节能的设计和应用在建筑体中实际上也是在调动、利用、优化和整合各种节能设备、材料、技术集一体的应用。住宅和公共建筑具备了节能功能,也意味可能具有比竞争对手更为科学的技术含量,更有利于建筑本身和企业在建筑领域的开拓,占领先机。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普遍提高了全国老百姓的节能环保意识,推进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产品的发展与进步。
在门窗保温方面,控制窗墙比、增加窗玻璃层数、增设保温窗帘以及使用门窗密封条等技术措施,也逐步在建筑中推广应用。在南方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屋面也可以采用遮阳隔热技术。另外,通过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通风、遮阳、自然采光等,可以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优化集成以实现节能。
为了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量,节约更多能源,需将节能措施应用投入近建筑设计环节,一方面节省施工阶段的成本造价,一方面降低建筑投入运行之后对能源的需求量,使能源得到更为充分、合理的使用,进而促使建筑行业、社会持续发展、前进。
生态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在建筑设计上的实际应用: 在设计中采用生态节能技术的实例很多,像张家港生态农宅设计、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中心大楼设计、济南高等交通专科学校图书馆等。在北京工业大学高技术能源实验楼的设计中就采用了多项节能和新能源利用技术。
在墙体节能设计的整个环节中,屋顶的节能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更多,如热量的散发情况、太阳光的吸收情况、雨水的排泄实际以及屋面的通风问题等等,在具体的屋顶节能设计时一定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并通过架空隔热屋面等方式,设计出质量第一的绿色节能屋顶。
保证建筑布局合理,有效降低资源消耗通常情况下,在确定好建筑物的功能、施工规模和建筑外形以后,开始正式施工时建筑外形设计总会对资源消耗产生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施工理念认为,建筑物的外形设计与建筑单位面积相对应的外表面积必须要成正比,使得建筑布局科学合理,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采暖空调系统的电力使用载荷。
绿色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 减少建筑耗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据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近年完成的建筑工程投资额中,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之比约为53%∶47%。因此,提高工业建筑设计的节能意识,降低工业建筑耗能,探讨工业建筑节能的有效方法,已经是越来越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概念、实现建筑物自身的节能环保、建筑物的根本功能要求、实现建筑物与人的整体和谐。下面就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步骤分别予以详述。 对建筑物整体布局与规划。
下面是中达咨询带来的关于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探索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绿色建筑的内涵所谓绿色建筑,指的就是基于合理而科学的设计原则,将环境和人类以及建筑物进行协调而有机的组合,从而使得人类居住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并且也使得环境得以保护的建筑类型,这类建筑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充分描述。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绿色建筑结构节能设计的理念及方法,希望能够为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一点参考。本文选取的建筑工程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的一家图文信息中心,其总建筑面积达到36500m2,地上共有七层,地下设有单层地下室。为探讨绿色建筑结构节能设计方法,本文对此工程的结构节能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创造建筑通风层进行通风 可在楼层间作通风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同,取得较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在室外风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室外自然风可经过通风层穿过,带走室内多余热量。
自然通风是最古老、最节能的通风方式,它不仅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能增强室内热舒适度,降低建筑空调负荷。自然通风是基于压差推动的空气流动,可分为风压作用下的通风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良好的外部风环境可促进自然通风,风洞试验表明,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开口设置可以有效利用风压通风。
在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中,风压通风与热压通风往往是互为补充、密不可分的。一般来说,在建筑进深较小的部位多利用风压来直接通风,而进深较大的部位则多利用热压来达到通风效果。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于实现自然通风。
同样,在设计时尽量避免建筑之间风的遮挡。建筑群的布局尽可能沿夏季主导风向,临近主导风向建筑宜为低层和多层,处于小区边缘,远离主导风向的建筑宜采用小高层和高层,这样一方面可以把自然风引入小区内,一方面又起到阻隔冬季东北风的作用。
建筑节能中的通风措施探讨 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大量的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
发展城市热源是我国城市供热的基本政策,北方城市发展较快,较为普遍,夏热冬冷地区少部分城市也在规划中,有的已在实施,具有城市或区域热源时应优先采用。我国工业余热的资源也存在潜力,应充分利用。
蓄冷蓄热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执行峰谷电价且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且建筑物冷、热负荷具有显著不均衡性或必须设置应急冷热源的场所,宜采用蓄冷蓄热空气调节系统;在设计与选用蓄冷蓄热装置时,蓄冷蓄热系统的负荷,应按一个供冷或供热周期计算。
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对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规定,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现场配制的材料如保温浆料、聚合物砂浆等,应按设计要求或试验室给出的配合比配制。当未给出要求时,应按照施工方案和产品说明书配制。
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的冷热源设备选型时,一定要选择锅炉额定效率、冷水机组性能系数及空调机组能效比高的产品,并应符合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有关条文对这些技术性能参数的取值规定。
空调设备中冷热源设备能耗约占空调总能耗的一半,是中央空调节能的主要部分。选用冷水机组时要严格执行蒸汽压缩循环冷水机组(GB/T18430-1-2007)标准,中小型公共建筑可以选用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冷热源,因为不需要设置室内机房,安装方便,管理维护简单。
由于当前的设计理念在不断更新,此时暖通设计工作将会变得更加高效。要想城市暖通设计方案具有更高的实用效果,那么就必须摒弃早期的城市建筑暖通设计传理念所夹杂的不利方面,提升思想认识,利用新理念在暖通设计中的运用,这样能够给城市居民带来非常多的方便,让城市建筑处在一种环保节能,以及舒适的环境下。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我们要加强对现有采暖通风技术的改造,通过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应用提升采暖通风效果,为居民居住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查询建筑企业、中标业绩、建造师在建、企业荣誉、工商信息、法律诉讼等信息,请登陆中达咨询、建设通或关注中达咨询公众号进行查询。
结语建筑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人们居住环境既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绿色建筑设计中应以提高生活舒适性、增进健康性、节约能源性及降低污染性为设计出发点,通过各种措施来设计建筑内暖通空调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绿色建筑设计基础目标。
在暖通空调设计环节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有助于实现暖通空调个别安装部件的再次利用,遵循了绿色环保理念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